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

希慎道 1 號

朋友告訴我,希慎道 1 號的 Starbucks 結業了。朋友表示,那地方給他很多的回憶。其實,我對那 "地方" 也有著回憶。只是,那時 Starbucks 仍未開業,整個地方都是 "翠園"。兒時,鄰居是 "翠園" 的捧場客,間中媽媽和我也會與鄰居在那裡飲午茶。又一次感到時光飛逝。

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

送贈

有人問一個小朋友,如果他有兩架汽車,他會不會送一架給別人。小朋友爽快的回答說"會"。但是,當那人問小朋友,如果他有兩枝鉛筆,他會不會送一枝給別人。小朋友立即回答說"不會"。那人追問小朋友為甚麼願意送一架汽車給別人,卻不願意送一枝鉛筆給別人。小朋友回答說,因為他沒有兩架汽車,但他真的有兩枝鉛筆。

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

抱怨

一位朋友向我們抱怨她的丈夫和女兒都非常固執而且任性。但是,諷刺的是,我們的這位朋友本身正是一個徹底地固執而任性的人。

有人會說”人們只看到別人眼中的刺,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樑木”。其實,還有一個說法是”一個人在意別人眼中的刺,因為自己眼中有樑木”。自大的人在意別人的自大。任性的人在意別人的任性。固執的人在意別人的固執。自誇的人在意別人的自誇。

交換禮物

老師叫小朋友們在下週的聚會中各自帶一份價值50元的禮物回來作交換之用。結果,在聚會中,其中一位小朋友帶來了一件略見殘破的舊玩具與其他小朋友交換。當老師進一步了解事情背後的實況時,她發現那小朋友並不是不能或不願買一件新的禮物作交換之用。只是,小朋友希望用最好的東西與別人交換。而對小朋友來說,商店中的東西沒有一件可以及得上他的這一件玩具。為了與別人分享最好的東西,他忍痛把最心愛的玩具拿回來與其他小朋友交換。

我曾在過去的分享中提到,給予者應該用收取者的角度看事物。這樣,給予者的給予才可以更適切收取者的期望和需要。其實,收取者也應該用給予者的角度看事物。這樣,收取者便更能看到給予者在給予背後的美意。